灼口綜合征:口腔疼痛的背後故事
「會不會時常感到口乾?」、「口腔中有火辣辣疼痛感、口酸、苦味或者有金屬的味道?」,這或許是與「灼口綜合征」有關。
引致灼口綜合征的因素眾多,多以持續性舌痛或口腔黏膜疼痛為主要症狀,目前還沒有明確病因,
以下都是引起此病因素之一:
-
某類型抗高血壓藥(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)。
-
糖尿病。
-
慢性腎病。
-
甲狀腺功能減退。
-
唾液流量減少、粘稠度升高導致口腔感覺異常。
-
鋅、鐡等微量元素的缺乏。
-
圍絕經期及絕經後的女性(因失去雌激素的神經營養與保護作用)。
-
吸煙。
精神因素影響免疫功能
醫學研究也發現,灼口綜合征與精神因素關係密切,中至重度抑鬱及焦慮患者口腔黏膜疾病的發生率顯著高於輕度患者。焦慮人群部份免疫狀態改變,使患者容易產生炎症反應,引起廣泛的局部或全身效應。
細胞因子假說提出,抑鬱症是心理—神經—免疫紊亂相關疾病,患者的炎性細胞因子增多,也可能導致灼口綜合征的發生。在抑鬱狀態下,免疫功能受到抑制,可能引發慢性疼痛。焦慮和抑鬱,與灼口綜合征之間,誰是因誰是果,尚未有定論,但兩者間存在一定相關性。
患者進食通常不受影響,經醫生檢查也無全身性或口腔相關原因所造成的疼痛,但口腔黏膜無異常而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者,則可被診斷為灼口綜合征。

如果是精神因素引起的輕症者可由口腔科醫生解釋病情及心理疏導,並通過自身調節舒緩心理壓力而得到改善;嚴重者則可能需要精神科醫生協助,通過選用精神科藥物治療能達到一定治療效果。
生活中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,多食生津水果和蔬菜增加唾液分泌,減少對疾病的過度注意,參與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如瑜珈、按摩,調整睡眠及作息,保持心境開朗,有助於症狀得到緩解。

文: 劉仲汶(口腔科)
編輯: 李嘉茹/宣傳組
文章出處: 第39期《鏡湖健康知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