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筋大作戰!
運動健身,成了時尚的代名詞,但在運動過程中,或會出現下肢抽筋的情況。抽筋時,我們應該怎麽辦?今期,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抽筋吧。

抽筋,即肌肉痙攣,是肌肉突然、不自主地強直性收縮,會引起肌肉僵硬,劇烈疼痛,下肢是肌肉痙攣較常見的部位。
運動時出現抽筋的原因?
環境溫度太低:下雨天和寒冷天氣,運動前如果準備不充分,一旦受寒冷刺激,就會引起下肢肌肉痙攣。人體水份和鹽份丟失太多:劇烈運動後,由於出汗使體內的水份和電解質大量流失,在沒有及時補充的情況下,容易引起痙攣。
休息不充分:劇烈運動後,肌肉需要休息和時間恢復,在沒有充分休息的情況下再次進行高強度運動也會引起痙攣。此外,肌肉代謝産物堆積,也是誘發抽筋的原因。

甚麼運動較容易出現下肢抽筋?
長跑、短跑、跳高、跳遠、籃球、排球、足球、羽毛球等等。
運動時抽筋怎麽辦?
當下肢出現抽筋時,最直接和簡單的方法就是進行痙攣肌肉的反方向持續牽拉,直到疼痛消失。以下介紹在運動過程中,下肢較常出現抽筋的肌肉牽拉方法:
一. 自我牽拉的方法
股四頭肌(大腿前方的肌肉)
臉朝下趴臥,將抽筋的腳反折到臀部,持續30秒至1分鐘,最後可進行肌肉放鬆。

股二頭肌(大腿後方肌肉)
方法1
取坐位,抽筋的下肢盡可能伸直膝關節於身前,腳趾朝天,另一腳擺放平伸腳的膝蓋旁,雙手往平伸腳的腳趾方向伸展,持續30秒到1分鐘,最後可進行肌肉放鬆。

方法2
單膝跪地,抽筋的腳伸到前方,腳跟著地,用同側手伸向腳尖,持續30秒到1分鐘,最後可進行肌肉放鬆。

腓腸肌(小腿後方肌肉)
方法1
雙手撐地,痙攣的下肢在後,伸展小腿後側,儘量讓重心放在痙攣下肢的腳跟處,持續30秒到1分鐘,最後可進行肌肉放鬆。

方法2
身體站直,一腳的腳趾擱放在階梯或墊高的物體上。腳保持伸直,上半身稍為向前傾。持續30秒到1分鐘,最後可進行肌肉放鬆。

方法3
雙手按在牆上,抽筋的腳盡量往後伸展,保持伸直,兩腳腳趾向前,腳跟著地,身體向牆面傾,持續30秒到1分鐘,最後可進行肌肉放鬆。

方法4
取臥位,雙手抬高抽筋的腳,並拉近胸膛,持續30秒到1分鐘,最後可進行肌肉放鬆。

二. 別人幫忙牽拉的方法
腓腸肌(小腿後方肌肉)
取臥位,抬高抽筋的腳,讓對方盡可能伸直您的膝關節,慢慢向上抬,牽拉後方肌肉,持續30秒到1分鐘,最後可進行肌肉放鬆。
避免運動過程中出現抽筋,最重要還是在運動前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,活動肢體,增加身體的核心溫度、肌肉溫度,讓全身通過伸展變得更加柔軟,也增加血液和氧氣的供給,既能更快速的進入狀態,也能減少在運動中出現抽筋、損傷等情況。另外,長時間的運動也要記得及時補充水份和電解質,並做好對身體的保暖。
註:以上內容僅為舉例說明,不構成任何治療建議,患者應該根據醫生及治療師制定的具體方案進行治療。
文:林斯雯(康復科)
編輯:宣傳組
文章出處:第13期《鏡湖健康知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