鏡湖同仁舍身忘我 守望相助抗擊疫情
隨着2022年12月新冠防疫政策放開後,澳門迎來抗疫三年以來社區新冠疫情全面爆發,疫情高峰自12月中下旬出現至2023年1月中下旬,澳門超過7成市民感染,本院也超過8成員工感染。疫情風暴的出現,為醫療系統帶來巨大衝擊,醫護相繼染疫,工作壓力大增,面對巨大挑戰和困難,全院員工上下齊心,堅持信念,舍身忘我,堅守崗位,傾盡全力救治患者,承擔救護的天職,與市民一起共渡難關。 院長團隊快速部署 應對疫情首輪高峰
12月中下旬在澳門回歸紀念日假期前後,新冠感染第一個高峰出現,主要表現為因發熱、咽痛、咳嗽等症狀到急診求診者短期內急劇增多,令急診服務壓力倍增,候診時間延長,高峰時澳門院區和氹仔院區每天求診者合共超過一千多人次。 為了分流急診求診患者,院長團隊經過深入討論、評估形勢,快速作出部署,於急診緊急設置新冠/發熱專病快速診室,為新冠感染輕症者提供快速簡易急診服務,配備集約處方藥物,縮短急診輪候時間。同時調動各科人力支援急診,紓緩急診崗位壓力。另外,家庭醫學科快速開設新冠病毒感染線上門診,並於門診大堂設置快速取藥處,患者不需要親身來醫院輪候,快速便捷取得適切藥物,高峰時線上門診每日超過250人掛號,幫助了有需要的市民,有效舒緩急診壓力。在緊急的關頭,多種措施並行,有效分流患者,急市民所急,取得良好的成效,獲得市民的認同。 醫護人員相繼染疫 帶病工作忘我狀態
疫情初期,醫院密切配合政府應變協調中心的指引,制定各項措施為應對大規模社區感染作準備,包括制定各種預案、個人防護要求、員工感染新冠休假復工指引等。然而,疫情發展的速度超出了預期,員工一批批相繼染病倒下,感染速度與市民感染幾乎同步,求診最高峰的時候,也是人力最為緊張的時候,醫護等各職系的人力極度緊張。為了救治患者,同事們義無反顧,自覺延長上班時間,許多同事帶病上班,進入忘我的狀態,場面令人感動。 重症高峰繼而出現 多項舉措救治患者
緊接第一波感染高峰之後,重症高峰繼而出現,醫療壓力開始向住院服務轉移,需求激增,床位緊張。為了盡力收治患者,醫院不斷想方設法開放病區、調動床位資源,讓病情穩定的患者盡快安排出院,加快病床周轉,暫停非緊急的手術治療等,最大限度騰出床位收治新冠患者。
呼吸內科團隊是病房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的主力軍,連續長時間超負荷運作,高峰時段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超過320人,為了紓緩呼吸科壓力,醫院動員各科醫生全力支援該科,及時協助救治患者。重症肺炎患者中,有不少需要吸氧治療,甚至需要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,為了滿足救治需要,醫院緊急增購一批共20餘台各型呼吸機種應對需要。同時,全院用氧量倍增,後勤部門與供應商密切聯繫,保障氧氣供應充足。 聯合查房診治見效 百歲患者康復出院
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,醫院不斷積累經驗,在不同階段適時調整診療方案與策略。初期住院患者多以發熱及呼吸道症狀為主,後期患者多以新冠感染後期出現的症狀為多,表現包括氣促、咳嗽、咳痰、畏寒、乏力、胃口差、精神差等。因此,醫院適時地推出多科聯合診治的模式,由西醫(呼吸科)、中醫、康復、營養、護理五師聯合查房,制定綜合治療方案,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,尤其發揮中醫中藥優勢,取得良好效果。
疫情期間住院患者以長者及患有基礎疾病人士居多,經過全院醫護的努力救治,陸續有長者康復出院,至春節前,90歲以上康復出院的高齡長者有70多人,當中有3名甚至超過100歲,最年長的106歲,節前出院與家人歡度新春,(下轉第二版)(上接第一版)令病房醫護人員感到無比鼓舞。疫情自2023年1月中旬起逐步趨向平穩,春節過後逐步消退,在本院新冠感染康復出院者超過1100多人。 全院員工信念堅定 初心不變經受考驗
面對世紀疫情考驗,全院員工沒有任何畏懼與退縮,始終以一顆不變的初心,堅定信念,不辱使命。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,院長團隊審時度勢、以萬變應對萬變,帶領全院員工迅速行動,始終以市民的生命健康為依歸,急市民所急,適時地推出各項措施,除上述外,還包括推出中醫新冠簡易門診、新冠中西醫康復門診,維持技術力量保障緊急救治綠色通道通暢,維持必須的醫療服務不中斷等等。期間,感謝市民的理解與包容;感謝衛生當局給予多方面的幫助與支援;也感謝鏡湖慈善會的關心和肯定。
本輪疫情已過,大家共同經歷了疫情的洗禮,期望新的一年裡全澳市民身體安康,社會繁榮。 (院辦)
急診患者劇增,院方分流部份患者在室外等候。
許多同事帶病工作或自覺延長上班時間
呼吸科團隊是病區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的主力
張振榮常務副院長帶領臨時組建的團隊聯合查房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