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概念 • 嬰兒期是指出生後至一周歲之前 • 嬰兒期是人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 宏量營養素 • 糖類 供能,谷類及薯類食物 • 脂類 供能,必需脂肪酸,植物 • 蛋白質 結構成分、供能,必需氨基酸,動物和大豆蛋白質 微量營養素 • 礦物質 常量元素 鈣 鈉 鉀 微量元素 碘 鋅 硒 銅 鉬 鉻 鈷 鐵 鎂 • 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A D E 水溶性維生素 B C K 其他膳食成分 • 膳食纖維 • 水 小兒消化系統與營養 • 蛋白質 胃蛋白酶、胰蛋白酶 • 脂肪 胃脂肪酶、胰脂肪酶 • 糖類 腸澱粉酶、胰澱粉酶 餵養基本內容 • 母乳餵養 • 混合餵養 • 人工餵養 • 輔食添加 母乳餵養 優點 • 母乳是嬰兒理想食物 • 1.營養豐富:成分比例適當,有利發育,易消化吸收 • 2.生物作用:緩沖力小,免疫成分可以增加免疫力,生長調節因子 • 3.其他優點:經濟、方便、溫度適宜、有利嬰兒心理健康,加快母親產後子宮復原… 成分變化 • 初乳:孕後期與分娩4~5日內的乳汁 • 過度乳:分娩5~14日 • 成熟乳:14日以後的乳汁 各期人乳成分(g/L)
建立良好的母乳餵養 • 產前準備 • 乳頭保健 • 盡早開奶、按需哺乳 • 促進乳房分泌 • 正確的喂哺技巧 • 乳母心情愉快
奶量估計 • 人乳分泌的量不易獲得,當嬰兒體重增長滿意、睡眠狀況良好(2-2.5小時)及尿量正常(6-7次/d)時可提示人乳量充足
不宜母乳餵養的情況 1.母親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慢性腎炎、糖尿病、惡性腫瘤、結核病或心功能不全均應停止哺乳; 2.產婦患精神病、癲癇等亦應停止哺乳; 3.需注意: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、患急性傳染病者並非哺乳的禁忌征; 混合餵養 1.補授法 母乳不足時用配方奶補充母乳餵養,將每次哺人乳後加一定量配方奶補足母乳不足部分 2.代授法 某一次母乳哺餵時,有意減少哺餵母乳量,增加配方奶量,逐漸替代此次母乳量 人工餵養 因各種原因不能進行人乳餵養時,完全採用配方奶或其他獸乳等餵哺嬰兒,稱為人工餵養 首選配方奶粉餵養,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態奶、成人奶粉、蛋白粉等餵養嬰兒。 嬰兒配方食品是人類通過不斷對母乳成份、結構及功能等方面進行的研究,以母乳為藍本對動物乳成份進行改造,調整了其營養成分的構成和含量,添加了嬰兒必需的多種微量營養素,使產品的性能、成份及營養素含量接近母乳。 奶量估計 嬰兒配方奶攝入量20g/(kg•d)或150ml/(kg•d) 引入其他食物後,配方奶仍是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,應基本維持原攝入量(4-7個月增加輔食不減奶量) 輔食添加 目的 1. 提供生長所需的均衡飲食:隨著月齡增加,母乳已經慢慢無法適應寶寶的生長需求,尤其是鐵質、蛋白質、維生素等,必須通過添加輔食來補充。 2. 訓練吞咽和咀嚼能力:通過食物形態的改變(液態—半固態—固態),讓寶寶練習吞咽和咀嚼,以便於日後進食。 3. 為斷奶做準備:逐漸從奶瓶轉換成用杯子、湯匙、筷子來餵食寶寶。 輔食添加時間 寶寶4個月之前,除母乳或配方奶之外還無法消化其他食物。 約6個月大可開始嘗試輔食 出現下列情形之一者添加輔食: 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; 吃完250ml奶不到4小時又餓; 嬰兒可以坐起來; 嬰兒24小時能吃完1000ml以上的奶; 嬰兒月齡6個月。 原則 少至多 細至粗 稀至稠 一種至多種 天氣炎熱和嬰兒患病時,暫緩引入新品種 順序 首先強化鐵的營養米粉 其次是蔬菜、水果 最後動物性食物,如蛋、魚及肉類 4-6月 泥狀食物 7-9月 末狀食物 10-12月 碎食物 餵養指導 0-6月齡嬰兒餵養指南 純母乳餵養,按需餵奶(6~8次以上); 產後儘早開奶,初乳營養最好(免疫系統建立); 儘早抱嬰兒到戶外活動,適當補充VD; 新生兒和1-6個月齡嬰兒及時補充適量的VK; 不能用純母乳餵養時,宜選嬰兒配方食品餵養; 定期監測生長發育狀況。 6-12月齡嬰兒餵養指南 奶類優先,繼續母乳餵養(600~800ml奶量); 及時合理添加輔食:果汁(泥)、菜汁(泥)、米粉等泥糊狀食物以及軟飯、爛面,切成小塊的水果、蔬菜等; 嘗試多種多樣的食物,膳食中要少糖、無鹽、 不加調味品; 逐漸讓嬰兒自己進食,養成良好的進食行為; 定期監測生長發育狀況; 注意飲食衛生。 
進食技能培養 嬰兒的進食技能發育水準與幼兒的進食習慣培養及生長發育有關 4-6個月齡時學習從勺中取食 7-9個月齡時訓練用杯喝水 10-12個月齡訓練用手抓食,指狀食物可幫助嬰兒進食、增加進食興趣,有利於眼手動作協調和培養獨立進食能力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