婦科腫瘤是一類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,也是人體的多發腫瘤。 其中婦科惡性腫瘤占女性腫瘤的12%-15%,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。 生殖器惡性腫瘤中女性遠比男性發病率為高,其原因主要为: 1、女性生殖器發生起源複雜; 2、女性生殖器的組織結構複雜; 3、女性生殖器功能又極為複雜:月經、排卵、妊娠; 4、女性外生殖器部位與肛門、尿道相鄰,又是性交器官,極易受細菌、病毒的侵襲,形成各種慢性刺激。 女性生殖器腫瘤發病率高,病種複雜。 婦科癌症包括: 外陰癌 較少見 陰道癌 少見 宮頸癌 最常見 子宮內膜癌 常見 子宫肉瘤 罕見 卵巢癌 常見 输卵管癌 極少見 滋養細胞腫瘤等
宮頸癌 是全球婦女中僅次於乳腺癌的第二個最常見的恶性腫瘤。據統計,2002年全球有493,000新發病例,274,000死亡病例。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為13.15萬,占總數的近1/3。 全球每分鐘就有一例宮頸癌新發病例,每2分鐘就有一名婦女死於宮頸癌。 在中國,每4分鐘就有一例新發病例,每天約有80名婦女死於此病。 近年來,宮頸癌呈上升和年輕化趨勢。 但是,宮頸癌是唯一病因明確、 唯一可以早期發現及預防、唯一可望消滅的癌症! 宮頸癌是如何發生的? 幾乎所有宮頸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引發,没有HPV感染就可以不罹患宮頸癌。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病因 。 宮頸癌發生過程:HPV感染→高危HPV持續感染+其他致癌因素→宮頸上皮細胞病變→宮頸癌前期病變→宮頸癌。 哪些婦女更容易患宮頸癌? 1、性生活過早; 2、早婚早育、多產或多次人工流產; 3、自身或性伴侶有多個性伴侶; 4、曾經或正患有生殖道HPV、單純疱疹病毒、HIV感染或其他性傳播疾病; 5、吸菸、吸毒、營養不良; 6、内分泌紊亂或免疫力低下; 7、有宮頸病變(長期慢性宮頸炎、宮頸癌前病變)病史。 怎么預防宮頸癌? 1、關注宮頸癌發生的上述相關危險因素,注意性衛生,提倡晚婚、晚育、少育; 2、警惕癌症信號:如性交出血、陰道不規則流血,尤其是絕經後不規則流血、流液,應及時就診; 3、及時治療宮頸炎及癌前病變、宮頸裂傷; 4、健康體檢注意進行宮頸癌的篩查。 篩查完全可以及早發現和診斷早期病變。 開始時間:性生活開始3年後開始,最遲應在21歲開始篩查; 方法和頻率:宮頸細胞學巴氏塗片檢查每年篩查一次,或者每两年檢查一次宮頸細胞學液基細胞學檢查(TCT)。30歲以後的也可以選擇每三年一次宮頸細胞學聯合高危型HPV DNA檢測進行宮頸篩查。 針對HPV的預防——疫苗。 目前FDA批准的HPV疫苗有2種: 四價疫苗(針對6型、11型、16型、18型HPV),適用於9~26歲女性。 二價疫苗(針對16型、18型HPV),適用於10~25歲女性。 在女性開始性生活前接種疫苗,是最為有效的預防方式。 但是,疫苗接種不能取代宮頸癌篩查,接種者仍要接受與未接種者相同的篩查。 治療 :早期宮頸癌以手術為主,合併放療等綜合治療,5年生存率可達90%以上。 晚期宮頸癌以放療為主,結合化療等綜合性治療后5年生存率亦可達50%,但需門診定期隨訪。
子宮內膜癌 據估計,2002年全球有199,000新發病例,死亡病例50,000,占女性惡性腫瘤的3.9%。 多見於絕經後婦女。 危險因素 一、糖尿病 二、肥胖 三、高血壓 四、初潮早與絕經遲 五、月經失調 六、孕產次:多產、未產、不孕癥者 七、多囊卵巢綜合症 八、卵巢腫瘤:分泌較高水平雌激素的颗粒細胞癌、卵泡膜細胞瘤等 九、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十、外源性雌激素 早期症狀:陰道分泌物增多;腹痛;絕經後陰道出血。 怎麼預防? 1、首先應減少引起肥胖、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各種因素。 2、一定要減少甚至避免雌激素的使用。 3、重視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症狀:陰道出血及白带增多。 重視對高危人群的監控及常規的婦科檢查和盆腔B超,子宮內膜癌可以早期發現。 4、保持正常的精神心理狀態及合理的營養狀態,及早治療月經病,并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激素的替代治療。 對30歲以上婦女進行定期婦科檢查,最好每年一次,盆腔B超應作為作为常規檢查的手段,當B超發現子宮內膜異常時,應想到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可能。 治療: 以手術治療為主、放療、化療、激素治療等綜合治療。
卵巢癌 據估計,2002年全球有204,000新發病例,死亡病例125,000。 病因尚未明确 但可分以下几個方面: 1、癌症發病外部因素(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等致癌因子); 2、癌症發病内部因素(包括免疫功能内分泌遺傳精神因素等) 3、以及飲食營養失調和不良生活習慣等 易患卵巢癌的可能危險因素:年龄、未育、高脂肪飲食、促排卵药物的治療、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。 卵巢位置深在,早期無症状,早期診斷困难。 五大危險信號 1.外陰及下肢水腫 2.月經過少或閉經 3.腰腹部疼痛 4.胃肠道症状 5.性激素紊亂 在平時一定要警惕,有症状及時就醫。 治療 卵巢恶性腫瘤以手術為主,并輔以放療、化療、中藥等綜合治療。
腫瘤征兆 美國癌症學會、婦產科癌症基金會和婦產科腫瘤學會聯合列舉了這些征兆: 包括腫脹、骨盆或腹部疼痛、吃东西或感知困难、尿急或尿频。 如婦女連續3週以上每天都出現上述症狀中的一種,應咨詢醫生。 但出現這些征兆不一定表明患了癌症。儘管出現以上列舉的症狀並不代表患上了癌症,但保持警惕,進行適當的身體檢查是必要的。
如何認識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惡性腫瘤? 惡性腫瘤的現代醫學治療模式:手術、化療、放療、生物治療及中醫藥治療等結合。 化療,腫瘤的三大治療方法之一,是全身整體治療方法。絕大多數化療藥物在抑制或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,對體內正常細胞造成損害。 放療是婦科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,特點是最大限度局部殺滅癌細胞,並發問題是消化道和泌尿系統的反應和損傷。 中藥治療: 約2/3以上惡性腫瘤患者接受手術、化療或放療的同時應用中醫藥治療,表明中醫藥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相當廣泛。 其作用:提高腫瘤治療遠期效果;提高放化療的敏感性,減少不良反應;中藥可以做到個體化治療。 但至今無任何一個證據證明單用中藥可以治愈腫瘤,只能配合手術、化療及放療應用。
|